“我将一生献给佤邦”——记国际和平禁毒基金会钟儱徽先生
作者/江俊
收到一堆关于钟先生的资料,最近终于抽出时间来仔细地翻看。厚厚的一本《缅甸联邦佤邦志》虽然没有全尽看完,但对于那没有去过的地方已经有了很全面的了解与认识。不敢说深刻,因为毕竟还没有去实地看过。
关于钟先生的资料,是老王收集来给我的,嘱咐我耐心看完,而后又在办公地点和我详细说明了钟儱徽先生的事迹。听罢一曲头飞雪,钟儱徽先生的一生经历实在可敬可叹,于是提笔记录,希望能给各位读者些许启发。
钟先生与中国驻美首任大使柴泽民(左)
「出生台湾 服务美国军事顾问团」
钟儱徽先生,祖籍四川遂宁,因为战争原因,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前,举家前往台湾。在那个动荡的年代,钟先生的成长环境相对来说还算比较平稳,而且家庭的条件比较好,因此他也接受到了好的教育,毕业于世界新闻专科学校。在台湾,他看到的是不一样的世界,人心惶惶的时代,谁都逃不过命运的主宰。
22岁,钟先生大学毕业。1972年-1980年,钟先生服役八年,任职于美国军事顾问团。1980年从美国军事顾问团离职,投身到国际贸易工作中来。经过十余年的打拼,钟先生组建了幸福的家庭,娶了漂亮的妻子,生了聪明的儿子,积攒了千万财富。80年代,“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台湾经济发展很有前景,钟先生带着妻儿回到了台湾。
1993年,一次偶然的机遇,钟先生与「缅北东北军区总司令彭家声」将军相识,并第一次了解到缅北地区人民以种植罂粟、制作贩卖毒品为生。2011年6月24日,钟儱徽先生接受中山大学邀请,发表《我在大金三角的2020天参与禁毒之见证》的演讲时提到,“当我进入35000多平方公里全是罂粟的地方时,发现罂粟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花。”他说,佤邦也曾种植粮食,但收成只能维持四个月;而种植罂粟的收入能够维持一年。“有人以为毒区的人很富有,大错特错。”钟儱徽算了一笔账,一亩地能种植1万棵罂粟,以一公斤卖20元人民币计算,一亩罂粟一年的收入也就五六百元人民币。“真正有钱的是二道贩子,销售贩卖的。”
2011年6月27日《生活日报》A22版报道钟先生禁毒事迹
「缅北迷茫的人民与穷苦的生活
给钟先生带来极大的震撼」
1993年中秋节那天,钟儱徽在街上买月饼,他发现月饼包装纸是包海洛因的纸。卖月饼的小女孩说,家里穷,没钱买别的纸做包装。她爸爸在加工海洛因的厂里做工,于是拿了那些纸来包月饼。这件事对钟先生的触动很大。
在和佤邦领袖鲍有祥成为好朋友后,他试图劝解鲍有祥在佤邦实行全面禁毒政策,但是遭到了拒绝,并且在那个以毒品为生的金三角地区,禁毒就意味着断了绝大多数人的财路,其中的风险只有钟先生自己知道。
据他讲述,那段时间,不仅是他,他的家人也受到了牵连。有一次他回到家,凌晨三四点,发现家门口很多垃圾,门上涂了大便。把门打开,发现太太抱着儿子躲在房间里不敢出来。他看到那一幕,内心十分害怕,但是他还是依然决然地坚定自己的信念。一定要帮助佤邦人戒掉毒品,走上新的道路。
后来,他主动找到妻子,让她带着儿子去到美国,他们则办理了离婚手续。从此他孤身一人,无所牵挂地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佤邦,奉献给了那些生活在水生火热中的穷苦人民。
钟儱徽先生与佤邦领袖鲍有祥将军(左)在佤邦会面
「创建国际和平禁毒基金会」
“气宇轩昂的勇士啊
你站在高高的山岗
像天上的雄鹰展翅翱翔
一路勇敢
一路梦想”
这段诗截取于江苏诗人肖勤的《你心中的橄榄树》,诗中描写了钟儱徽历时近30年不断为佤邦禁毒的故事。为了更好地宣传禁毒,离婚后,他变卖了台湾价值千万台币的所有家产,只身来到缅北。第一件事就是建禁毒所。但是政治环境极其复杂的缅北地区,大小冲突不断,缅甸政府与当地武装组织之间的斗争时常发生。在枪林弹雨的威胁中,钟儱徽矢志不渝,没有退缩。
1999年9月18日,鲍有祥下死命令禁毒,因为“今天我不做明天我就会后悔”。为了禁毒的目标,鲍有祥把在北佤从事鸦片种植的人迁移到南部,而且“如果还有人去种罂粟,就把这家人的房子全烧掉,牛和驴全打死”。在1999年到2000年的两年间,北佤共迁移了86000多人。钟儱徽把过程作了记录,交给联合国禁毒署。(2011年06月25日《羊城晚报》)
在缅甸政府、佤邦地区政府和武装组织以及钟儱徽先生的积极协调下,2005年,佤邦终于实现了全面禁毒,全境再也找不到一束罂粟花。那片钟儱徽第一次见到的“世界上最美的花”,终于彻底地在缅北消失。
1998年3月4日,「国际和平禁毒基金会」在加拿大魁北克省正式注册成立。
1998年9月22日,钟先生获邀参加联合国全球毒品论坛会议(ISPAC)
1998年10月,再次与联合国禁毒署亚洲区负责人详细沟通,完成了佤邦地区禁毒计划的第二次修订方案
「带领当地人民种植古茶树」
在佤邦实行全面禁毒后,人们的经济来源在哪里?长期饱受压迫与战乱的土著居民该如何谋求生计成了困扰佤邦和钟先生的难题。经过考察,他们发现当地有着丰富的古茶树资源,树龄短则几百年长则逾千年。
为了更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在钟先生的努力下,一边协助当地百姓铲除毒品,一边帮助他们进行“移民禁毒”和“替代物禁毒”。开发北部地区古茶树资源,各国各地区也向佤邦地区捐赠杨树苗、葡萄树苗、辣木树苗等,帮助佤邦地区人民摆脱贫困。
贫困仍然是佤邦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钟先生的儿子在国外专修的是牙医学科,拿到美国牙医营业执照后,钟先生邀请儿子到佤邦做义诊。正是通过这段时间在佤邦的经历,让他的儿子彻底了解了自己的父亲在做一件非常伟大的事业,终于第一次喊了一声“爸爸”,这让钟先生终身不忘。
在钟先生的努力下,目前已经帮助佤邦筹建了3所小学,1家医院,2家戒毒所,一座桥梁。带领当地人民经营古茶树,教会他们种植新树苗、培育新品种,收购土著居民的茶叶并将其带到中国内地售卖,云南、台湾、贵州、广东、福建等等,钟先生跑遍了大江南北,将所有收入所得尽数捐给「国际和平禁毒基金会」,自己身无分文。
钟先生与国际神探李昌钰(右)在哈佛大学合影
2008年,受美国哈佛大学邀请,与国际神探李昌钰先生同台演讲。李昌钰先生为了表达自己对禁毒事业的高度认可与支持,将当晚演讲的5000美元费用全部捐赠给国际和平禁毒基金会。
《羊城晚报》艺术研究院院长张演钦曾经问钟儱徽,你做这些的最终目的是什么?钟先生说,希望毒品从世界上彻底消失。毒品存在一天,世界就永无宁日。
钟先生站在佤邦最后一片罂粟地上感慨万千
早在第一次英缅战争1824年开始,英国东印度公司就将罂粟种子运进了缅甸掸邦。在英国吞并缅甸后,向当时的清政府倾售鸦片。1840年,英国侵略者们悍然发动了鸦片战争。自此,封建的旧中国开始了109年的奋斗史。
钟儱徽的一生是被很多人不理解的,包括他的发妻和孩子,但在禁毒这条漫长而又艰险的道路上,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发挥他认为自己最大的价值与能力。尽管已经年逾七旬,钟先生每天还是辗转各地,为佤邦地区的进一步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他将自己的全部积蓄与精力,都投入到协助当地贫困农民保育、销售古茶树茶饼的事业中去。在当地土著居民眼中,钟先生是一个伟大而又无私的人,受到了所有人的尊敬与爱戴。
如今他还在台湾与佤邦之间来回奔波,他说,那帮孩子还需要他。
来源: 广州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