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押房子建“魔戒大院”、自掏腰包和“瘾君子”过年:这些妈妈禁毒故事又泪又燃,看完哭了…
“我宣誓,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是三湘儿女,我们是禁毒志愿者!关爱生命健康,呵护家庭幸福,共建无毒家园,为打赢禁毒人民战争,贡献智慧和力量!”7月6日,在“讲述身边的妈妈禁毒故事”颁奖仪式暨“湖南省禁毒协会妈妈禁毒分会”成立仪式上,来自全省各地的妈妈禁毒志愿者庄严宣誓。
此次活动由湖南省禁毒委员会办公室、湖南省妇联、湖南省禁毒协会主办,今日女报/凤网承办。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省禁毒委副主任、省禁毒办主任张银桥,省禁毒委委员、省妇联副主席方琼,省禁毒办常务副主任、省公安厅禁毒总队总队长赵江文,省禁毒协会会长董瑛出席仪式。来自全省各市州妇联、妈妈禁毒志愿者代表近200人参加活动。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禁毒工作,以及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家庭文明建设,今年6月,省妇联联合省禁毒办开展“讲述身边的妈妈禁毒故事”大赛。自活动开展以来,受到全省各级妇联和妈妈禁毒志愿者的积极响应,涌现出了大量优质故事及作品,视频展示页面点击量突破3000万。
经过网络投票及专家评选,长沙孟妈妈青少年保护家园《珍爱生命 拥抱青春》等3个作品获得一等奖,郴州市桂阳县妇联《你好,禁毒妈妈》等6个作品获得二等奖,湘潭高新区妇联《妈妈禁毒故事》等9个作品获得三等奖。此外,长沙市妇联、永州市妇联获得最佳组织奖,邵阳市妇联、大祥区妇联选送的《绽放禁毒工作“她”力量》和长沙市芙蓉区东岸街道选送的《禁毒妈妈黄妈妈》获得最佳人气奖。
颁奖仪式上,妈妈禁毒志愿者代表李慧、张国庆、舒珊、贺玲、孟繁英等深情讲述了自己的禁毒故事,湘西州花垣县妈妈禁毒志愿者带来的情景剧表演《生命的呼唤》更是让在场的观众动容不已。
近年来,湖南省妇联发挥自身优势,打造“妈妈禁毒志愿者”品牌,不断提高广大妇女和家庭成员识毒、防毒、拒毒的能力,营造了平安文明的家庭氛围,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为凝聚更多妈妈禁毒志愿者的力量,广泛动员妇女参与禁毒斗争,以家庭为阵地,以妇女和未成年人为重点,加强禁毒的预防宣传教育工作,当天,湖南省禁毒协会妈妈禁毒分会正式成立,与此同时,“湖南妈妈禁毒家园”微信小程序也正式上线,妈妈禁毒志愿者们有了新的网上家园。
张银桥代表省政府、省禁毒委肯定了省妇联关于禁毒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肯定了妈妈禁毒志愿者为禁毒工作贡献的“巾帼力量”。他指出,成立湖南省禁毒协会妈妈禁毒分会旨在通过制度建设,完善组织运转,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禁毒工作,通过妈妈禁毒志愿者们将禁毒工作落实到每个社区、家庭、成员,打通禁毒工作“最后一公里”,形成部门和社会合力,进一步深化新时代人民禁毒战争;进一步做大做强“妈妈禁毒分会”,力争打造成为湖南禁毒工作的亮点和品牌。
一起聆听禁毒妈妈的故事
张国庆
30年用爱救赎,助戒毒者“脱圈”重生
7月6日上午,长沙市天心区金盆岭街道天剑社区。阵阵慷慨激昂的歌声从这里传荡开来。
当你开车驶过这里,或许会忽略岗亭里负责登记的安保人员。但如果告诉你,这里从事停车收费工作的多名保安都曾是吸毒人员,你会不会感到吃惊?
这一切,都源自张国庆对吸毒人员的大爱情怀和心灵救赎。
1991年,36岁的张国庆从湖南省水工机械厂的技术员岗位抽调到天剑社区担任居委会主任。结果,上任之初,社区就有3人因吸毒过量去世。原来,那时候还叫“扫把塘”社区的天剑社区是长沙有名的“乱窝子”——寻衅滋事、打架斗殴、偷盗扒窃,毒品更是一度在这里泛滥成灾。
2005年,张国庆开始筹建全国首家社区级戒毒机构——“天剑魔戒大院”。起初,因为没有经费、少有扶持,她只能四处奔波筹款。次年春节,由于付不出装修款,张国庆被装修公司的人“扣”在家里,最终,她瞒着女儿将自己唯一的一套住房抵押贷款才化解这场危机。
“吸毒者最怕过年,别人喜气洋洋访亲走友,但他们不能,因为没有人欢迎他们。”为防止这群人复吸或出门闹事,张国庆于2000年春节前夕,塞给戒毒人员杨华(化名)一片钥匙、一个钱包:“从大年初一到十五,你和其他30名戒毒人员就到我家过年。但有一条,决不准沾毒品!”
第二天,张国庆家迎来了31名特殊的客人。“新年快乐!”客人一进门,张国庆就给每人塞上红包,嘴上频频说着祝福语。那段时间,家里的每顿饭都是两大桌。为了让戒毒人员吃饱,张国庆尽量保证每天能吃上鸡鸭鱼肉。
之后的3年里,每逢春节,张国庆都保留了这个“安排”,尽管花费4万余元“招待费”,但她从不后悔。她说,“我坚信他们每一个人都会浴火重生!”
如今,张国庆虽已退休,但作为长沙市天心区社会禁毒协会爸爸妈妈禁毒分会会长的她,依然带领数百名志愿者活跃在禁毒事业大舞台。
禁毒女民警
从怀孕到宝宝出生,孩子是她的禁毒“小帮手”
“我刚从警办理的第一件案子,就是抓捕一名涉毒人员。”今年30岁的金朵(化名)是常德市汉寿县公安局的一名禁毒民警,从湖南省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基层派出所,开始了她的从警生涯。
到派出所不久后,金朵就和自己的师父获得了一条线索,辖区内有一个吸毒人员,已经多次复吸,需要强制隔离戒毒,但对方行踪不定,需要蹲点侦查。刚从警的金朵初生牛犊不怕虎,跟在师父身后,“天不亮就出门,天黑了还在蹲点”,终于在4天后,她们等到了嫌疑人的身影。
“我跟着对方追上去,师父和其他两位同事从两侧包抄。”金朵回忆,最终,这名吸毒人员被抓捕,送去了收治单位进行强制隔离戒毒。
2017年,因为工作调动,金朵调至禁毒大队,负责禁毒社会化工作。但没想到刚到任,大队长就拍了拍金朵的肩膀说:“我们这里就缺个女民警,以后查处女性涉毒人员就方便多了”。
一次侦办一起特大“零包”贩毒案,队里需要抓捕一名贩毒的女性涉毒人员,为了帮助队里侦查,金朵不仅需要化装伪装进行侦查,同时还要审讯和羁押这名女性涉毒人员,光是拆封称量毒品就耗时近4个小时。连续3天的熬夜加班后,金朵终于熬不住了,腹部剧痛,身边的同事以为她是肚子饿了,贴心地买来早餐。但这种痛感越来越强烈,她才在趁着送嫌疑人体检的空隙,到医院做了一个检查。经过检查后,医生十分诧异:“你疯了,再晚一点过来,孩子都没了!”随后,医生写下医嘱,并叮嘱金朵回家休息。可是为了不拖队友后腿,金朵一直坚持到嫌疑人被送进看守所。
孕期正是队里最忙的一段时间,金朵也没有从一线撤退,她记得,一次,队里抓捕了一名女性贩毒人员,对方看着她大着肚子还在工作,感慨金朵不容易的同时,也主动交代了自己作案的经过。
孩子出生后,金朵也曾抱着不满周岁的儿子化装侦查,同事们还笑着说,“这是我们大队年龄最小隐蔽性最高的侦查员”。
金朵的身份有很多,是母亲,是妈妈禁毒志愿者,更是禁毒民警、禁毒宣传教员。5年来,她下社区、深入大街小巷、走上三尺讲台,组织了百余场禁毒宣教活动,播下了一颗颗识毒拒毒防毒的种子,帮助更多的人远离毒品、重获新生。
舒珊
原创小品《带血的手铐》,让戒毒学员感受“灵魂的唤醒”
“天底下没有谁比妈妈们对孩子的健康更关心、更关切。”7月5日,在“讲述身边的妈妈禁毒故事”排练现场,舒珊告诉今日女报/凤网记者,因此,当她以“妈妈禁毒志愿者”的身份来到强戒所,看到这里的孩子们时,心中往往十分悲痛,“希望他们能够好好的”。
今年54岁的舒珊是国家电网公司株洲分公司的一名职员,4年前,因为工作岗位调动,舒珊有了更多自己的时间,为此,在朋友的介绍下,她加入了株洲市妇联常春艺术团,成为了该艺术团的一名团员,同时,她也成为了一名“妈妈禁毒志愿者”。
舒珊介绍,常春艺术团是一个成立于1998年的民间艺术团,和市妇联联系紧密,后来在市妇联的引领下,组成“禁毒妈妈创作小组”深入戒毒机构,与戒毒学员一起座谈。
舒珊记得,自己跟随艺术团到株洲市白马垅女子强戒所,为在这里接受强制戒毒的学员带来了原创小品《带血的手铐》。
“我们刚来的时候,看到这里的孩子们大多数面无表情,眼神无光,看起来十分消极”,而当戒毒学员们跟随着团员们的表演听到“妈妈”撕心裂肺的呼喊,看到“爸爸”老泪纵横的哭诉,读到玲玲那字字带血的忏悔,所有人都为之动容,还有的声泪俱下,情绪失控。
表演完后,很多学员或与干部交心,或给家人写信,表达了自己痛改前非的决心,干警告诉舒珊和她的伙伴们:演出带给学员的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的享受,更是一场生动的教育,一次灵魂的唤醒。
“这不就是我们想要达成的效果吗?”舒珊告诉记者,“天下母亲,情同此心”,看到学员们在涉毒后的模样,她十分痛心,每次都尽自己所能,为他们带去温暖,为此,甚至有学员称呼她为“舒妈妈”。
龙秀姐
17年风雨禁毒路,创新戒毒帮教“八个一”
▲龙秀姐(右七)带领妈妈禁毒志愿者和湘西州妇联获奖代表合影
“当我病毒缠身,身无分文时,是这位妈妈自掏腰包将我送到了医院;为解决我的基本生活问题,又是这位妈妈四处奔走,为我办理医保,申请公租房……”47岁的严某在镜头里说道。成功戒毒10年后,她专门录制了这样一个视频,送给了她生命中一个特殊的人:龙秀姐。
龙秀姐,湘西花垣县人,当地登高楼社区党支部书记。2004年起,开始承担社区内戒毒康复后续照管工作。17年来,管照社区在册的35个因毒致贫家庭,让25个吸毒人员回归了家庭和社会,并利用妇女优势,推动组建起了妈妈禁毒联盟,在长期复杂的禁毒工作中起到了防止毒品渗透,帮助吸毒人员戒毒并回归社会,维护社区乃至当地社会稳定的作用。
在7月6日举办的“讲述身边的妈妈禁毒故事”颁奖仪式上,龙秀姐带领的妈妈禁毒志愿者团队演绎的情景剧《生命的呼唤》,让现场观众不禁潸然泪下。
而在当地,龙秀姐挽救失足人群的感人故事就更多了。梁某是一名矿工,后被社会上的朋友引诱吸毒,被矿上开除,妻离子散,兄弟反目,房子被抵押。6年的时间,龙秀姐帮他找工作,助其女儿入学,又帮他赎回房子……终于,重回社会的信心让他于2004年戒毒成功。
在多年与“毒瘾”打交道的过程中,她还总结了一套工作方法,专门针对已经改好的社区吸毒人员,名为社区戒毒帮教“八个一”。即:办一份低保,解决吃饭问题;办一份医保,解决看病问题;申报一套公租房,解决居住问题;介绍一份职业,解决收入问题;搭一处鹊桥,解决婚姻问题;办一份社保,解决养老问题;月走访一次,防止他们的风险上升问题;建一份标准档案和管教计划,巩固吸毒人员戒毒成果。2020年,因为运用“社区戒毒康复帮教八个一”,登高楼社区被湖南省民政厅授予创新工作法社区。
贺玲
解开“心”结,为大中小学生量身定制禁毒课
“同学们,你们看看视频里的这个‘家’,感受到心痛了吗?”一堂面对大学生的禁毒课上,贺玲播放了一则她拍摄的视频。视频里,屋瓦破旧,房内凌乱不堪,只有一个瘦弱的背影坐在床上。
贺玲,益阳市资阳区一名从教21年的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同时,也是一名妈妈禁毒志愿者。在她的生活里,除了日常的备课、上课之外,还有几项重要的工作——给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上禁毒课程以及为涉毒家庭子女展开心理辅导。
她播放的视频,是她援助一名涉毒家庭子女的记录。2014年9月,遭受父亲吸毒身亡的强烈刺激后,小欣(化名)拒绝上学,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一句话也不说。连班主任劝说也无济于事,妇联干部委托贺玲进行心理干预。
一开始,小欣一见她来,就把门堵上。贺玲守在门外,直到两小时后,贺玲才终于看见了她的脸。“那是非常恐惧,非常自卑的神情”贺玲回忆。为了帮助小欣更好成长,她开始一周两次的上门心理辅导,一个月后,她回校了。后续六个月,心理辅导仍在进行,小欣接纳了自己的现状,并找到了前行的目标。教师节,她给贺玲写了一封长达4页的信。
“禁毒课堂并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年龄特点不同,课堂内容的涉及也会完全不一样。”贺玲说,她的禁毒课堂基本都是“量身定制”。对于年纪比较小的小学生们,课堂要有趣一点儿,要让孩子能参与进来,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对于年龄大的孩子,尤其是大学生,则要撼动他们的心灵,从思想上征服他们,甚至让他们也有激情加入到禁毒公益中来,这才是一堂成功的禁毒课堂。
2021年,贺玲被评为“益阳市最美禁毒人”。当她的家人对她的禁毒热情感到不解时,她认真地说道:“这些孩子都是我们孩子将来的同行者,都是新时代建设的生力军,一个都不能落下。”
孟繁英
孩子们的“孟妈妈”,用爱照亮迷途少年“回家路”
“痴迷毒品的日子,我付出了很多,失去了更多……自从认识您,我整个心态都有了转变,哪怕一万万人中只有一个人能戒掉毒瘾,我也要做那一万万分之一,不然叫我怎么面对像您这样爱护、关心我的人呢?”
自从21年前从长沙电信分公司退休,走进社区担任义工后,一封封言真意切的书信开始填满孟繁英的书柜。虽往事久远,但63岁的她至今仍对每位寄信人的背后故事如数家珍。
时间回溯至2004年,孟繁英与禁毒事业的结缘,实属偶然。
这年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孟繁英偶然在湖南电视台一档叫《真情》的节目中看到了小山(化名)的故事——这是一个与她女儿同名同姓、年龄相仿的戒毒青少年,却年幼丧父,母亲因吸毒而自杀。
之后,经几番打听,她得知小山在长沙市公安局强制隔离戒毒所。两人首次见面的场景,孟繁英至今记忆犹新。
“我去看望她时特意买了些书和生活用品,但我发现她的眼睛里,带着深深的戒备和不安。”为了让小山不再抵触,孟繁英坐下来与她亲切唠着家常。临走前,小山一声“我不要东西,只要您常来看我”的恳求更是让她无法拒绝。
由于小山是在戒人员,两人更多的还是书信交流。在信中,小山提到自己曾经的迷惘,也写到孟繁英给她带来的母爱,“我能叫您一声‘妈妈’吗?”
“当然可以!”也就是从这时起,孟繁英决心帮助更多戒毒青少年。
此后,她2006年创办全省首个社区青少年禁毒教育基地,2008年注册成立民间社团“长沙孟妈妈青少年保护家园”,2010年成立“孟妈妈禁毒联盟”,2012年建立“社区未成年人心灵家园”……
“曾被毒贩围追恐吓过,家里也遭失窃……”很多次,亲朋好友都劝她“别干了,万一哪天就把命搭进去”,她却说:“我曾经的确气愤、担心、无奈和难受,但只要听到孩子亲切地叫我一声‘孟妈妈’,我就觉得这是母亲的天职所在,就一定要坚持下去。”